甚麼是「傳統」的魅力?
周凡夫
「魅力」一詞很抽象,傳統的魅力更不易說明白。或許,標題的問題:「甚麼是『傳統』的魅力?」可能首先要問「傳統」的魅力何來?當然,這場音樂會的音樂能發揮「魅力」,應是來自演奏家和演奏的樂器;不過,這場音樂會強調的卻是「傳統」的魅力,那麼,要找答案,前提卻是要知道音樂的「傳統」是甚麼。
音樂「傳統」歷史成果 簡單而直接的理解,「傳統」就是歷史長久以來累積而成的成果。中國音樂的歷史累積的成果確有不少,即使是如香港中樂團此類大型民族樂團的交響化音樂,至今亦已有約百年歷史傳統,但這場音樂會所強調的「傳統」,則是歷史更為悠久的中國音樂歷史累積的成果。顯而易見的是,「傳統」的魅力便應是來自這場音樂會的樂器,除了在大型樂團編制中的嗩吶、管子、三弦、笛子,主要更在於刻意凸出在現時樂團中不會出現,或很少出現的「特色樂器」,和這些樂器的獨奏、或小組演奏的樂曲了。
在這場音樂會中採用的「特色樂器」便有很多種,如絲弦七律秦琴、板胡、塤、椰胡、喉管、口哨…中國樂器多採用「三分損益法」所產生的各種律制,即使是由此產生的十二律,亦和現今為配合大合奏而統一採用的十二平均律不一樣。也就是說,如採用「三分損益法」所產生的律制來演奏的中國樂器,奏出來的旋律、音律便會與現代聽慣的十二平均律的音樂很不一樣。這場音樂會的「傳統」魅力來源便和部分「特色樂器」所用的傳統音階調律有關。
傳統魅力演奏技巧
此外,製作樂器本身的材質,亦會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產生流變,也就是說,傳統累積的成果亦往往因為樂器與部件、配件的材質變化而改變。胡琴、三弦、秦琴等弦樂器採用絲弦、半絲半鋼弦,所奏出來的音樂韻味與鋼弦亦自然有別。所以樂器採用的律制除了和奏出來的音樂的傳統魅力有關外,樂器本身與部件、配件的因素,對能散發多少傳統的魅力同樣至為重要。
傳統的魅力來源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演奏技巧。這往往亦是最難掌握,而且往往亦會隨著演奏者的音樂修為、歷練變化而改變。這種技巧的傳承,傳統上更是採用口傳心授的方式,這種傳承過程亦正是傳統的魅力很重要的所在。
相同的樂器、相同的樂器部件和配件,甚至相同的演奏技法、技巧,奏出來的傳統魅力亦會有濃有淡。不過,在這場刻意設計安排的音樂會中,在選奏的樂曲上,亦作出了特別的考慮,無論是古曲(如《普庵咒》、《雨打芭蕉》、《三寳佛》、《鷓鴣飛》),還是作曲家的原創曲(如李尚清的《祖廟盛會》、徐堅強的《囂板》、胡登跳的《歡樂的夜晚》、費堅蓉的《邊寨之夜》、李秀琪的《湖邊春色》),都是務求能將樂器的個性特色,及演奏技巧融合,將傳統的魅力發揮的音樂。為此,在節目單中的每首樂曲,多少總會有其獨特不同的色彩韻味,傳統魅力無論濃淡,畢竟仍是來自演奏家心靈中要與大家交流的心聲,那才是真正的魅力來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