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奏室樂的奧秘 魅力
周凡夫
這場「琴聲意動 — 胡琴首席之夜」音樂會,共安排了七首樂曲,全是以胡琴組合來演奏,由四重奏到七重奏的重奏室樂作品,和由七、八十人的大樂團來演奏的交響化樂曲完全不同。
「高度默契」的「智者對話」
很早已有人指出,西方交響樂團的訓練基石來自重奏室樂的訓練,為此,大型民族樂團要提升水平亦應從重奏室樂的訓練來開始。其實重奏室樂形式的音樂存在,並不在於作為大型交響樂團演奏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種音樂演奏形式存在著和交響化音樂很不相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要求,甚至可以說存在著讓人迷醉的奧秘魅力。
其實,中國各地的傳統民族音樂都有各種不同性質,類似西方重奏室樂的小合奏器樂曲,從香港人熟悉親切的廣東音樂、潮州絲弦樂,到江南絲竹、蘇南十番鼓、河北吹歌、山東鼓吹……,這些小合奏所奏樂曲,多是標題音樂,具有明確鮮明的內容,西方的重奏室樂不僅多是無標題的純音樂,藝術上的取向,亦有所不同。
但無論是西方的重奏室樂,還是中國各地傳統的器樂小合奏,對個人演奏的技巧要求,和演奏交響化音樂最大的不同,在於要求更為細膩精緻,講求的是內在的感覺多於表面的效果。為此,「高度默契」是重奏室樂、小合奏的演奏技術要求,及藝術表現的根本基礎。同時,這類音樂人數不多,也就更難以「濫竽充數」,任何一位演奏家稍有瑕疵都會輕易暴露出來,為此,這種「高度默契」的演奏,也就有人將之稱為是「智者的對話」,這種「高度默契」的「智者對話」過程,便往往會散發出讓人迷醉的奧秘魅力。
環保胡琴音色脫胎換骨
過往也往往有人以西方重奏室樂追求和諧如一的音色標準來批評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粗糙」,不夠諧協,不「好聽」;確實,聲音是否「好聽」很重要,「音色」也就是決定是否「好聽」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影響音色「好壞」的原因,主要來自樂器本身的質素,和演奏家的音樂修養及演奏技巧。
這場音樂會採用的都是香港中樂團多年來研發,不斷改良的環保胡琴系列的胡琴樂器,不僅奏出來的音色質素、張力感和爆發力都大大提升,在音準上和表現力上亦大大增強,也就為胡琴家族的小合奏追求的細膩雅致表現,提供足夠條件,將「粗糙」,不夠諧協,不「好聽」的既有觀感大大改變,也將小合奏的音色脫胎換骨。
為此,小合奏的樂器組合遠較交響樂團簡單,但很多作曲家卻採用來表達其內心世界,抒發至為隱密深刻的情感,這在於重奏室樂小合奏的音樂,能產生極為微妙的音色變化,可刻劃複雜的內心感情和心理狀態,而最重要的是,這種內心感情和心理狀態,在小合奏的音樂中,並不容易被察覺,為此往往成為很多作曲家「存放」至為隱密深刻的情感的「保險箱」。這正是這類小合奏、重奏室樂存在著讓人迷醉的奧秘魅力所在的另一原因。
這場音樂會的七首樂曲,雖然全都是具有明確標題的作品,標題當是欣賞各曲內容的一個指引,但在標題以外,樂曲的音色變化,各位演奏家「高度默契」的「智者對話」過程,是否能窺見作曲家存放的隱密深刻情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環保胡琴的樂器質素大大提升後,過往民族樂器不易具備的奧秘的魅力,亦能夠透過作曲家的創造力發揮出來,這當是出席這場音樂會的觀眾合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