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獨奏 流水歡暢 陳新春曲 湯良德改編
此曲編於 1973 年,是根據中央歌劇院大提琴家陳新春女士的一首大提琴獨奏曲小品改編而成,樂曲富東北風格、熱情、豪氣。編者加了主題作引子,然後展開了一段十六分音符跳弓的演奏,表現「引水灌田」的情景。接著,主題全面展開及發展,似勞動者在歌唱,迎接豐收的來到;多次的遠關係轉調,使樂曲更具表現力。
二胡獨奏 田野新歌 湯良德曲
此曲採用東北音調創作而成,描繪了東北富饒,地大物博,礦產豐富,還有人參、貂皮、烏拉草、梅花鹿等數不清的寶。東北人有粗獷豪氣,又有純厚樸素的一面。第一段寫人也寫景;第二、三段也是東北人勤勞、上進的另一面,同時又過著自主、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胡獨奏 田園隨想之一:小景 湯良德曲
作者於 1965 年在揚州體驗生活後創作此曲,《田園隨想》共三首曲目,曲風迥異不同,可單獨或串連演奏。這次音樂會選擇第一首曲目《小景》,採用江蘇民歌音調作主題,以抒情和歡樂的感情,把鄉土味帶給了觀眾。
二胡獨奏 蒼山歌聲永不落 張文曲 湯良德移植、改編
本曲於 1972 年移植,是根據一首同名歌曲,改編發展而成的抒情二胡獨奏曲。1973 年,湯良德將此曲灌錄唱片出版,受到行內外的極高評價和讚美。
樂曲引子,二胡用四個音,及樂隊用純八度烘托,似電影畫面拉開序幕的鏡頭「蒼山入雲天,天田連一片」,白族姑娘們身穿民族服在田裡勞動著。
第一段,緊接著跳躍歡樂的主題出現,表現了姑娘們愛唱歌的性格,真是「白族人民愛唱歌,歌聲陣陣滿山坡」的情景。
第二段,是主題的伸展和發展部,歌頌白族人的純樸、踏實、忠厚的民族性。
第三段,是華彩段,是引子的重複,演奏是加上熱情的一面。
第四段,是主題的重現,加以對答,在高潮中用大跳、滑音,在高音區結束。
二胡獨奏 耍山調 湯良德曲
作者於 1961 年,創作了第一首處女作品《耍山調》。樂曲採用雲南音調,描繪了兄弟民族的青年男女,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樂曲共分五段組成:一、景色;二、蹬眺;三、喜悅;四、耍山;五、迴聲。
演奏時要奏出,甜、美、純、真、清、透、喜、樂之情。用二胡最美、最抒情的音色和心懷表現出來。
二胡獨奏 山丹丹花開 湯良德改編
1972 年 12 月,作者根據同名民歌改編而成。
引子:遼闊自由的引子展現了中國北六方高原的景色。
慢板:滿山盛開的山丹丹花熱情如火。
快板:千家萬戶迎進遠方的親人,歡天喜地,一片熱鬧的情景。
再現:漫山遍野的紅花,使人心情澎湃,激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讚嘆。
二胡獨奏 瘦西湖畔 湯良德曲
瘦西湖是揚州的一個名勝,具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的美譽,媲美杭州的西湖。此曲創作於 1964 年,作者當時被派往揚州地區農村工作一年,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樂曲根據當地農村的《打麥號子》創作而成,描繪了揚州地區漁米之鄉,富饒的資源和勤勞的農民,他們的努力,贏得新一年的豐收。
高胡獨奏 南海姑娘 湯良德、龔躍年曲
樂曲主要由四個小段組成,分別是「南海早晨」、「婦女出航」、「喜捕魚群」及「滿載而歸」,描寫南海地區以捕魚為生的姑娘們充實的一天。
江南絲竹 中花六板 湯良德訂譜配伴奏
樂曲以民間器樂曲牌《老六板》為「母曲」,通過「放慢加花」,使節奏成倍地擴充,曲調的結構也隨之發展變化。民間的絲竹樂演奏,二胡常用一把頭演奏,湯良德成功地將《中花六板》改編成為三把頭的樂曲,使曲調更悠揚、優美、流暢、抒情,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更能表達歡樂、喜悅、樂觀向上的情緒。
江南絲竹 行街 湯良德訂譜
現代人所奏的大都是《新行街》。《新行街》是由開始的曲牌《小拜門》,轉入《玉娥郎》,再進入《老行街》及《尾聲》。《玉娥郎》的中段是前段的重複,後段是《老行街》的加花慢奏,所以一般人均不再演奏。《行街》是一首經常用在喜慶場合的樂曲,全曲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快板部分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