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樂季

顯示月曆
音樂會一覽

流水歡唱—湯良德胡琴作品音樂會

日期/時間
4-5/5/2018 (五、六)
晚上 8:00
地點
香港中樂團演奏廳
小組音樂會
票價
$250
演出者
節目統籌、環保高胡、環保二胡  黃樂婷
備註
排練指導  盧偉良
嘉賓導賞  楊偉傑

不朽琴聲 歷久長青

2018 年是已故胡琴大師、作曲家、指揮家及教育家湯良德先生誕辰 80 周年。大師曾任香港中樂團署理首席,並曾擔任樂團音樂顧問,其胡琴技巧及藝術魅力,轟動音樂界,影響久遠。一生致力培養音樂人才的他曾主編 19 種中國樂器的教材,並親自參與每年上千名學員的考核,春風化雨,德藝雙馨。為紀念這位畢生積極推廣和發揚中樂的音樂大師,樂團特別呈獻多首以山水園林為主題的湯氏經典,向這位一代宗師致敬,以繼承和傳播他的音樂精神!著名藝評家楊偉傑更應邀擔任導賞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您傳授賞樂精粹!

演出曲目

二胡獨奏 

流水歡唱 陳新春曲 湯良德改編

田野新歌 湯良德曲

田園隨想之一:小景 湯良德曲

蒼山歌聲永不落 張文曲  湯良德移植、改編

耍山調 湯良德曲

山丹丹花開 湯良德改編

瘦西湖畔 湯良德曲


高胡獨奏 

南海姑娘 湯良德、龔躍年曲


江南絲竹 

中花六板 湯良德訂譜配伴奏

行街 湯良德訂譜

曲目介紹

二胡獨奏 流水歡暢 陳新春曲 湯良德改編

此曲編於 1973 年,是根據中央歌劇院大提琴家陳新春女士的一首大提琴獨奏曲小品改編而成,樂曲富東北風格、熱情、豪氣。編者加了主題作引子,然後展開了一段十六分音符跳弓的演奏,表現「引水灌田」的情景。接著,主題全面展開及發展,似勞動者在歌唱,迎接豐收的來到;多次的遠關係轉調,使樂曲更具表現力。


二胡獨奏 田野新歌 湯良德曲

此曲採用東北音調創作而成,描繪了東北富饒,地大物博,礦產豐富,還有人參、貂皮、烏拉草、梅花鹿等數不清的寶。東北人有粗獷豪氣,又有純厚樸素的一面。第一段寫人也寫景;第二、三段也是東北人勤勞、上進的另一面,同時又過著自主、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胡獨奏 田園隨想之一:小景 湯良德曲

作者於 1965 年在揚州體驗生活後創作此曲,《田園隨想》共三首曲目,曲風迥異不同,可單獨或串連演奏。這次音樂會選擇第一首曲目《小景》,採用江蘇民歌音調作主題,以抒情和歡樂的感情,把鄉土味帶給了觀眾。


二胡獨奏 蒼山歌聲永不落 ​張文曲 湯良德移植、改編

本曲於 1972 年移植,是根據一首同名歌曲,改編發展而成的抒情二胡獨奏曲。1973 年,湯良德將此曲灌錄唱片出版,受到行內外的極高評價和讚美。


樂曲引子,二胡用四個音,及樂隊用純八度烘托,似電影畫面拉開序幕的鏡頭「蒼山入雲天,天田連一片」,白族姑娘們身穿民族服在田裡勞動著。


第一段,緊接著跳躍歡樂的主題出現,表現了姑娘們愛唱歌的性格,真是「白族人民愛唱歌,歌聲陣陣滿山坡」的情景。

第二段,是主題的伸展和發展部,歌頌白族人的純樸、踏實、忠厚的民族性。 

第三段,是華彩段,是引子的重複,演奏是加上熱情的一面。 
第四段,是主題的重現,加以對答,在高潮中用大跳、滑音,在高音區結束。


二胡獨奏 耍山調 ​​​湯良德曲

作者於 1961 年,創作了第一首處女作品《耍山調》。樂曲採用雲南音調,描繪了兄弟民族的青年男女,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樂曲共分五段組成:一、景色;二、蹬眺;三、喜悅;四、耍山;五、迴聲。


演奏時要奏出,甜、美、純、真、清、透、喜、樂之情。用二胡最美、最抒情的音色和心懷表現出來。


二胡獨奏 山丹丹花開 湯良德改編

1972 年 12 月,作者根據同名民歌改編而成。


引子:遼闊自由的引子展現了中國北六方高原的景色。
慢板:滿山盛開的山丹丹花熱情如火。
快板:千家萬戶迎進遠方的親人,歡天喜地,一片熱鬧的情景。
再現:漫山遍野的紅花,使人心情澎湃,激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讚嘆。


二胡獨奏 瘦西湖畔 湯良德曲

瘦西湖是揚州的一個名勝,具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的美譽,媲美杭州的西湖。此曲創作於 1964 年,作者當時被派往揚州地區農村工作一年,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樂曲根據當地農村的《打麥號子》創作而成,描繪了揚州地區漁米之鄉,富饒的資源和勤勞的農民,他們的努力,贏得新一年的豐收。


高胡獨奏 南海姑娘 湯良德、龔躍年曲

樂曲主要由四個小段組成,分別是「南海早晨」「婦女出航」「喜捕魚群」「滿載而歸」,描寫南海地區以捕魚為生的姑娘們充實的一天。


江南絲竹 中花六板 湯良德訂譜配伴奏

樂曲以民間器樂曲牌《老六板》為「母曲」,通過「放慢加花」,使節奏成倍地擴充,曲調的結構也隨之發展變化。民間的絲竹樂演奏,二胡常用一把頭演奏,湯良德成功地將《中花六板》改編成為三把頭的樂曲,使曲調更悠揚、優美、流暢、抒情,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更能表達歡樂、喜悅、樂觀向上的情緒。


江南絲竹 行街 湯良德訂譜

現代人所奏的大都是《新行街》《新行街》是由開始的曲牌《小拜門》,轉入《玉娥郎》,再進入《老行街》《尾聲》《玉娥郎》的中段是前段的重複,後段是《老行街》的加花慢奏,所以一般人均不再演奏。《行街》是一首經常用在喜慶場合的樂曲,全曲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快板部分尤為突出。


音樂會導賞

藝德高尚  樂滿人生
—寫在「流水歡唱—湯良德胡琴作品音樂會」之前

文/ 楊偉傑(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


湯良德老師,一個音樂時代的標誌。無論在上海、北京還是香港,他彷彿是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燃燒自己,照亮世人。


由一個生於上海江南絲竹世家的青年,上世紀五十年代一舉考上北京新影樂團,從此湯良德老師展開了光輝燦爛的演奏生涯。在全中國播放的電影,幾乎都可聽到湯老師的美妙琴音;1963的年「上海之春」第一屆全國二胡比賽,奠定了他在音樂界的崇高地位。除了演奏以外,湯老師更積極投入創作,大大豐富了當代的胡琴曲目。


1976年,十年「文革」結束,翌年湯良德老師舉家移居香港,慢慢從一位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演奏家,變成一位默默耕耘、作育英才的良師。在香港政府音樂事務統籌處接近三十年的歲月,湯老師春風化雨,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樂菁英。他們後來有些當上職業演奏家,更多的是在各行各業均有所成就,卻又心繫中樂,中樂成為了他們生命裡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湯老師退休後雖然惡疾纏身,然而,他抱著永不放棄的堅毅精神,繼續弘揚中樂,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音樂成為他生命中的一條重要支柱。


5月4-5日晚上,香港中樂團將在上環文娛中心7樓樂團演奏廳舉行兩場「流水歡唱—湯良德胡琴作品音樂會」,讓胡琴愛好者可以從音樂去感受湯老師的大師風采。這次音樂會由湯老師的嫡傳弟子,香港中樂團胡琴聯合首席兼高胡首席黃樂婷擔任節目統籌及全場的胡琴獨奏。黃樂婷乃本地最優秀的青年胡琴演奏家之一,她隨湯老師學藝多年,深得其真傳。黃樂婷選取了多首湯老師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以中國不同地區的民間音樂、歌曲、器樂曲、電影音樂為素材創作及改編的二胡曲,包括《流水歡暢》、《田野新歌》、《田園隨想之一:小景》、《蒼山歌聲永不落》、《耍山調》、《山丹丹花開》與《瘦西湖畔》。這些樂曲當時透過不同的渠道風行全國,親切動人的旋律與琴聲為人們提供了心靈上的滿足。當然湯老師自小耳濡目染,在血脈裡流動著的江南絲竹也是必奏之選。《中花六板》和《行街》經過湯老師的整理之後,有了更精緻的藝術詮釋。湯老師與龔躍年特地為高胡而寫的《南海姑娘》更是全場唯一的高胡獨奏曲。黃樂婷將會以樂團研發的環保二胡與環保高胡去演繹這些作品。二十一世紀的胡琴,演奏二十世紀的名曲,黃樂婷將用手上的環保胡琴,與湯老師作穿越時空的師徒對話。


諸君蒞臨「流水歡唱—湯良德胡琴作品音樂會」,可以感受到湯良德老師對於胡琴藝術的熱愛與執著。他的音樂早已超越兩根弦線,成為了一種哲學思想。他的「法•技•神•韻•道」,可以說是他從藝數十年的思考總結。在聆賞這次音樂會之前,我們不妨先閱讀湯老師對於「道」的解說,也許會更能理解他的音樂。


「道合則殊途同歸,並沒有藝術品類之分,樂器樂種之別。重視虛實對比,中庸不倚,內在含蓄,乎中國哲理之正統,古典美學之道。」


願湯良德老師與他的音樂常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