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音揚 揚起大氣
周凡夫
這套以「大川音揚」為題的音樂會,以七首樂曲作出精心安排構成,仿如中國傳統的七巧板一樣。標題中的「大川」當然可以理解所指的是唯一直接與「川」相關的壓軸樂曲《黃河暢想》的「黃河」,但「大川」同時更可以說祇是一種泛指,以之來指自北至南遍佈大江大川的錦繡祖國大地,「大川音揚」也就不僅是以音樂來為大家導航,更要展現中華民族璀燦多元的音樂文化。
鮮明對照的南北風采
上半場四首樂曲,已展現出中華大地四個不同地域的獨特文化風采。郭文景的《滇西土風三首》第一樂章的《阿佤山》,描畫的是西南部雲南仍然保有的原生態的人文風情;接上趙季平的《大宅門寫意 — 蘆溝曉月》卻是截然不同的風味,那可是北部京城悠久文化沉澱而成的韻律。
同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多首廣東小曲重新配器的《廣東小調聯奏》,「硬0野」組合的獨特樂器色彩帶出的活潑、靈巧與生動,和沈誠親自上場演奏他創作的板胡作品《莽原情》,曲中繪畫的大西北大草原的粗獷、遼闊和深情,展示的正是南方與北方強烈對照的文化風采。
三種不同的情緒感受
下半場三位作曲家以不同地域背景寫成的作品卻為人帶來三種不同的情緒感受。浙江等江南地區,和華北、東北一帶,都有以《茉莉花》為名的民歌,劉文金以同名民歌寫成既優美動聽,又趣味盎然的音樂,為人帶來的是無比幸福的感受;何占豪以古箏與樂隊寫成的《臨安遺恨》,雖以風光如畫的古都杭州(臨安)作背景,寫的卻是岳飛精忠報國被誣陷而死的悲劇,那可是讓人憤慨,和無限悲歎的音樂;壓軸程大兆的《黃河暢想》,直接以象徵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作背景,洶湧澎湃的黃河水,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眾多無限暢想的故事,那自然會是豪邁開懷,喧鬧奔放,嚮往著樂觀的情懷。
由此可以見出,這七首樂曲都帶有中華大地不同地域的色彩,不同地域的背景,描畫的是不同的人文景觀和情懷感受,各有鮮明獨立的形象,但都來自構成大江大川,錦繡祖國大地的板塊;用作為這場音樂會的節目,當然可以有如七巧板般,作出各種不同的拼合,但拼合後的整體效果卻會很不一樣。現在的拼合次序,從西南方帶著原生態的樂風出發,繼而在音樂的導航下,穿越了中華大地東西南北的遼闊時空,最後回歸到母親河——黃河的懷抱,展現出來的是能讓人感受到恢宏大氣,多元璀燦的音樂文化版圖——且讓我們全情投入這塊安排得匠心獨運的七巧板,朝大川黃河出發吧!